MAD毕业作品展有这样的一组作品让人感到印象深刻且异常温暖,而它们的作者是江倩兮和刘盈希。
她们设计的品牌funus,以殡仪馆为主题,打造了funus概念园,还有软陶产品MeMo骨灰盒,以及i funus葬礼在线平台,这些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Q&A
Q:想知道 funus 是有什么含义吗?
A:funus取自于葬礼funeral的拉丁语词根,是与祭祀死亡相关的词。然而,fun的发音让这个词显得轻松一些,这也是我们的本意。
在大多数人看来,死亡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,一些秉持传统观念的朋友甚至会避而不提。但是,在你们的设计中,运用了温暖的色彩和未来感的概念,让人感到自然、平和。有位朋友说,真希望自己以后也能住进这样的骨灰盒里。
Q:是什么激发了二位创作 funus 系列作品的灵感?
A:因为疫情的关系,我们和死亡的距离拉近了。你会发现身边真的有人感染病毒,甚至会病逝,它不是一件几十年后等你老去才会遇到的事情。近几年,死亡其实也不再冷门,越来越多的人会关注这个话题。
我们希望做一个Speculative Design的作品,就是思辨式的设计。和Critical Thinking不同,思辨指的是现在的社会存在的问题,然后用未来的思维去对它反思,寻找解决的方法。很多人喜欢在思辨设计中进行讽刺,但是我们想做偏humanistic feelings(人文情怀),然后突发奇想,认为死亡教育可行。我们希望大家能慢慢接受而非忌讳提到“死亡”。
Q:在 funus 及产品中是否寄寓了什么隐藏内涵?
A:(江学姐)其实没有特别的隐藏内涵,我们希望能用直白的方传达想法。
(刘学姐)设计本质上是解决问题,同时它可能也和商业相关。
(江学姐)我负责视觉方面,我有意融入soft(轻柔)和弥散光的效果,会让人感到很温暖。我们的slogan是她想出来的哈哈。
(刘学姐)“Shall life’s decline be full of sunset splendor”翻译过来就是“为生命的落幕铺满夕阳的余晖”。
(江学姐)slogan里面是有sunset的概念的。所以,我们选用了橙色、粉色这样的和落日余晖相似的颜色。
(刘学姐)设计殡仪馆的建筑更多采用了曲线,会让人感觉比较柔和自然。外观看上去很像艺术馆而不是殡仪馆,这也是为了打破偏见。
(江学姐)对,我们一切的宗旨都是破除人们对于“死亡”的固有观念。说吧,你的产品~(笑)
(刘学姐)我是想从用户的角度出发,感同身受,亲手捏制,注入情感。(笑)我们希望能提供给用户一个为自己设计骨灰盒的机会。我调研到很多是用木制的骨灰盒,上面雕刻的花纹一般和祭祀相关,看起来很庄严,不适合放在家里。然后我在想为什么不能作为一种装饰品,放在家中。
(江学姐)APP的设计我延续了视觉设计,加入了弧形和弥散光的元素,增强用户的accessibility(可行性)。
Q:二位是小组合作,在筹备过程中是如何协调的?
A:其实更多人会选择个人项目,小组合作比较少。但是我们两个是室友,关系很好,聊天的机会也很多。经常在宿舍看时间就会问一句,你开始搞了吗,哈哈哈。我们对彼此很了解,清楚对方擅长什么。(江学姐)她很擅长工业设计,而我主要负责服务和UI&UX设计。
Q:在创作和制作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?
A:主要是时间问题。两个人一起做,野心比较大。
(刘学姐)有参展的同学和我聊过建筑的内部结构制作。但是这要在短时间内去学习,工程量会巨大,所以最后敲定了制作一个概念模型。
(江学姐)我一开始打算做动效,把整个UX的流程演示一遍,但也是由于时间问题,只能通过网页的形式来展示。
For MADers
Q:得知两位学姐涉猎广泛,作品形式丰富多样。请问是如何探索适合自己的方向的?
A:(刘学姐)我对动手的东西很感兴趣,包括建模,渲染,3D打印。
(江学姐)我的探索道路就很艰辛了。(笑)我在学习做交互作品集的时候,发现自己更喜欢宏观一些的东西。很多朋友也认为我可能会申请理论方向,但考虑到国内行情等现实因素,最后还是选择了设计方向。我了解到视觉传达行业比较饱和,于是看向了交互设计。然而,我又发现自己的思维受传播学理论影响很大,然后决定走服务设计,可以放大自己的优势。过程很曲折。(笑)
(江学姐)但是MAD这三个字母代表的方向真的可以启发你去探索,自学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。
(刘学姐)其实MAD的课程设置是非常丰富和多元的,能提供给你很多不同的思路。有很多选修课你或许会感觉和自己的专业八竿子打不着,但也是很有用的。设计是很看重你对生活的感悟的。(异口同声)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是未来发展的方向。
Q:今年是前辈们在UIC的第四年了,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经验分享,可以推荐一些专业选修课吗?
A:回想起来,我们的选课好像确实没有具体的指引。但是学科表一直都有,如果你很早就确定了自己的方向的话,可以问问授课老师和修过的学长学姐,这门课具体是讲什么的。由于我们两个已经有比较明确的发展方向,所以推荐的会比较有指向性。当然,如果你还在探索中,也可以尝试一些感兴趣的。不要太焦虑,但是建议早一点思考自己的未来,找到自己发自内心喜欢的东西。
Q:有没有提升绘画、审美能力的方法?
A:其实我们没有像传统美院那么强调绘画技巧,而是偏向现当代艺术的,可能更注重创意和自我的表达。但是要在短时间内准确表达你的思想,绘画基础也是应该重视的。可以先从临摹入手,学习别人的线条、明暗等,训练绘画思维逻辑。想要实现更大的提升的话,写生能够更大程度帮助你。
提高审美的话,多看展。鉴于有的展很商业化,你需要做筛选。比如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、北京798艺术区,还有八大美院的线上毕设展。再推荐一个叫MoMaLearning的网站。
Q:还有什么想对mad新生说的话?
A:多看书,多看展,多思考,拥抱一切!
想要了解更多咨询,欢迎扫码关注我们
采访:曹子仪
文案:曹子仪
插图授权:江倩兮 刘盈希
排版:何聃齐
初审:罗文希 李星锦
终审:袁咏珊